笔趣阁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133、海客谈瀛洲

133、海客谈瀛洲

    刚和赵宏讨论完彭城这边的情况,待其离去后,独坐堂上的王政在沉吟之间,又将思绪又放到了水军这边。

    毕竟当日王政选择放弃临淄转而东顾徐州,本身便有着避开北地群雄并起的局面,先在竞争较弱的南方发展的想法。

    要知原本历史上的孙策算是一个明显的成功桉例,若说起家时的实力,小霸王还未必比得过如今的王政,对方都能在南方打开一番局面,为未来三国之一的东吴奠定霸业之基,拥有系统的王政,自然更有底气了。

    若要平定江东,自然便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了。

    徐州的水军...说起来却是不太拿得出手,跟强大这个词更没什么关系。

    不过王政心态倒是放的很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比起荆州、扬州,自家水军固然远远不如,但比起冀州、兖州却又强上不少吧?

    曹操当初统一北方,拿下荆州之前,水军方面不也拿不出手么?

    否则哪会中了庞统的连环计,遭了赤壁的惨败?

    起码目前他已不是从零开始了嘛。

    在王政想来,接下来要把徐州的水军变强无非从三个方面着手,船只、水军士卒,以及优秀的水战将领。

    派遣陈皎去和渤海群盗合攻东来,便是想着为最后一项做着准备。

    徐州目前战船贵乏,那便一边买一边造,士卒水战生疏,那便去联系去操练,不过这些事情可不同于攻占几个沿海岛屿,必须准备充分,更要有一份详细的规划,在陈皎归返之前,王政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首先自然还是造船方面,他早有留心,彭城一带,山林茂盛,可用木材尽多,而下邳、彭城、郯县、琅琊,这些地方,或是江河水系发达,或是靠近海边,会造船的工匠也颇有不少。

    说起来,徐州的水军未成规模,地缘并非主要原因,更多还是因为历代官署未曾重视的缘故。

    而且麾下的黄忠可是荆州人啊,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虎将并未在水战上有过什么表现,可之前闲聊之时,王政也曾听起说过,昔日武帝征朝鲜时,其祖上是负责监造船的一名官吏,有此渊源之下,加上家乡出身,其对造船也算略知一二。

    心有此念,王政当即雷厉风行地下达命令:“传令黄忠、张昭、郭嘉等人,午后来府,下午随本将一起去造船司看看。”

    “喏。”

    .....

    到了造船司后,三言两语之下,王政等人都是外行,对那长吏能力如何一时间倒是不好判断,不过明显可见的,却是下邳的船坞实在是太小了。

    造造民用、商用的中小船只或许勉强够用,若是军事所需的大型楼船,着实有些勉强。

    搭建船坞必然是靠近水边,而若要满足王政的战略规划,便需要选择江海附近。

    随后一番商议之下,次日早上,众人便在王政的带领下,一路向东而去。

    徐州境内没有大型江河,所以从一开始便要考虑在沿海的几处城池选择,赣榆和海西最先被刨除选项,最后便只剩下朐县了。

    无他,朐县不仅靠海,对面更有一处名叫临朐的小岛,两者之前形成了一段水流平缓的区域,可谓是极适合的船坞制造点。

    更关键的是,临朐岛上林木繁荣,更有一座天然铁矿,直接将造船的两大原料都备齐了,当真是天时地利皆得。

    当然,王政其实第一眼看地图时就觉得这地方必是十分合适。

    原因么,便是穿越至今的他早已脱离了两眼一抹黑的黄台,东汉的很多城池,尤其是极易辨认的边角位置,其实王政已能隐隐猜出它们千年以后的名称。

    徐州乃是未来天朝大半的苏北,那这朐县八九不离十便是连云港了。

    这样的地方,若还不宜制造船坞,那徐州境内还有哪里适合?

    ......

    虽然穿越之初的齐郡赵县北面几百里便是渤海,可这却是王政这一世初次来到海边。

    视线所及处,水鸟低飞,海鱼跃水,渔舟出没在浩渺的碧波万顷之中,迎棹破浪,鹭翔鸥飞,绿萍浮藻,随风荡漾,衬着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已是世界最为绝妙的动人画卷。

    咸湿的海风拂面吹来,夹带着凉意,更是令人精神一振。

    以马鞭遥指眼前如诗似画的美景,王政顾盼左右,长笑朗声:“若非本将要诸君同行,奉孝,张公,你们整日伏首桉牍之间,哪能领略这般风光?“

    众人闻言,自是纷纷颔首。

    此时前方朐县的县君、县尉早已带着一群人在那恭候,王政温言拒绝了先去城内歇息的建议,只叫前边引着路,随后众人沿着海岸线走过几个盐场、渔场,一路看了数个地点,最后转到一处向内凹陷的海湾处。

    相比较而言,这一处最好。面积够大,海水不深,也没甚么大块儿的礁石。不但平整,还方便防卫,离岸不远有个小渔村,而隔海相望,便能清晰地看到临朐岛,距离不过十数里。

    王政很是相中这个海湾,随后征询了郭嘉和黄忠等人的意见,亦是一致称好。

    “船坞既然定在这儿,以后此地便是我军水师的基地了。”王政随口道:“朐县这名有些拗口,作者君这等小学文化的要百度才知道发音,不甚爽利,改了吧。”

    他金口一开,众人哪里会有异议,郭嘉便接口道:“朐者,弯曲、干涩也,的确不太合适。”

    随行的县君更是立刻凑趣接口道:“若得州牧亲自赐名,乃是吾县万民之福啊。”

    “哈哈。”听到这话,王政笑了笑,思忖一会,却是肚里没货,始终没想出什么好名字,便指着大海道:“既是临海,便叫海洲吧。”

    这话一出,众人沉默了片刻,在场之中除了黄忠都算是饱学之士,本来都预备好了一筐好话等着倒出来,只是万万没料到王政给起了这么个名字,实在平平无奇,夸无可夸。

    毕竟不是人人都和赵宏一样,对着东施也能吹成天仙,没柰何,一群人绞尽脑汁半天,最终还是张昭率先捧场道:“此名甚好!”

    “夫取名之道,无非形、意、合、念四者耳,海州之称,一得其地方之形,靠海之城,二得主公寄意,此我水师之基,三有非凡意义,四与五行相合,可谓简单两却兼四者之长,”

    “此乃上上之名也!”

    这番话出来,不仅黄忠、县君等人瞠目结舌,连郭嘉这位自负才学的人,亦不由怔怔看着身边的张昭,暗自钦佩不已。

    好你个张子布!

    真也难为你这么短的时间便想出这些理由,当真是才思敏捷,兼还脸皮厚实啊!

    这时那县君也附和道:“州牧,吾县如今既得新名,那这临朐岛便名不符实了,还请州牧复启尊口,一并名之!”

    目视前方,碧波倒映的树影人身,云映日照,接喋游鱼击起的海浪翻卷,水波涟漪,形成似真似幻的迷离画面,王政心神激荡,想起自家穿越以来,不过两三年间,却已完成了前世半生都未成摸到过的阶级跨越,从穷途末路,朝不保夕的草芥流民,到了如今扩有五郡之地,坐拥百万军民的一方强侯...

    这样的人生,岂非亦是如梦似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凝视着波波海浪,王政笑道:“便叫瀛客罢...”

    这次郭嘉终于抢到了先机,立刻朗声附和道:“名是好名,诗更是好诗,瀛者亦是海也,和海州对应不说,还点名主客,一语双关..主公方才所吟,似为诗的开头,可有后续?”

    王政哈哈一笑,却不肯把谪仙这首诗的全诗念出,他有骑砍系统,又不需要靠此立身,随口说出自是无妨,刻意卖弄却是无谓,只是道:“地点既已选定,张公,回去你便尽快安排下邳的造船司搬到海州县,待船匠集中就立刻动手,先搭建船坞、造船台等等。”

    “喏。”

    说着话儿,王政登上岸边的高地,四下望了望,又对着黄忠和县君各自吩咐道:“船坞重地,需得严密护卫,汉升,到时候调五百人过来驻守,两百人补充到瀛客岛上去,县君,把后边小渔村的渔民尽数迁走别处,附近方圆三十里内,以后无论渔场、盐场一律禁止。”

    “喏。”

    王政和诸人又绕着海湾转了一圈,细细勘查一遍,黄忠有家学,提出几条造船坞时需注意的事项,那县君便一一记下。

    这事都不用明说,水军的船坞既然建在了朐县...哦不,是海州县,那未来此地在徐州的重要性亦必然大大提升,而船坞建造的过程中,他这边肯定是要好好配合的,若是做的好了,前途自不用说,若是稍有闪失...亦不必多说了。

    古人云:“预则立”,船坞、造船两事,布置了七七八八;接下来该遴选水卒。水军才建,各方面皆没经验,规模不可大。几个人商量了会儿,决定暂以五千人为上限,待陈皎带着那群经历过战事的老卒回来后,再做调整。

    目前尽量抽选沿海、临江的土着,加上一部分擅使水的渔民,天军老兵中有些通水性,会操船的,到时候也会先安排过来,不过为了保持军队的纯洁性,王政提前已想好了,将官这块,前期除了一个陈皎之外,接下来宁缺母滥,将官必须全为自家队伍中的天军。

    便在海湾岸上,把正事儿商量完毕。勾勒清楚章程,剩下的便是执行了。

    难得再见大海,王政兴致勃发,登高远望,呼吸着清润的空气,不觉心旷神怡,一旁的县君把握时机,立刻凑近上前,迎着海风给他指点介绍好看的景色。

    主臣唱和,乐在其中,无声无息间,王政改变的历史越来越多。

    要知海州本就是连云港的古称,不过却是要在三百年后的北朝东魏的武定七年,才会得此新名。

    那一年,取名者权臣高澄本已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所有准备工作,却在受禅前夕为膳奴刺杀。

    ......

    王政东观沧海之时,却不知此时神州西面的黄巾同道们,正被人揍的满地找牙。

    建安元年春三月,养精蓄锐已久的曹操再度露出了獠牙。

    以麾下大将夏侯惇为主帅,对着豫州境内汝南、颍川两郡的袁术势力及黄巾贼寇,开始了大举讨伐。

    旬月不到便势如破竹,连克七城,此时盘踞在昆阳城的黄巾渠帅何仪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应对,便已被人兵临城下。

    幸亏豫州黄巾乃是当世最讲义气的一群反贼,听到消息后,刘辟、黄郡、保曼等豫州黄巾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耽搁,齐齐发兵救援。

    最先驰援昆阳的,正是刘辟。

    这位算是黄巾贼中和曹操最不对路的那一类了。

    这位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军将领,跟过袁术,附过孙坚,最夸张的是遇见刘备直接一见倾心,不仅将盘踞多年的汝南拱手相让,更欲追随左右,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刘辟之死也是为了保护刘备,而被当时曹操的部将高览所杀。

    可以说豫州换了这么多股势力里,就是面对曹操时刘辟始终不曾真心归附。

    投降倒是投降过,却是降而复叛,这边刚因兵败而投,转过头袁绍轻轻抛了一个媚眼便立刻跳反。

    很难解释这是为什么。

    而此时的东汉末年,历史的轨迹早已不同,甚至可谓面目全非。

    不仅曹操这边对许都所在的豫州开展军事行动的时间比原本的历史晚了接近三个月,刘辟和刘备相遇的时间,更是提前了足足五年。

    唯一不变的,便是在刘备那天授其魅的惊人效果下,刘辟再一次毫无抵抗的沦陷了。

    这一次刘辟倒没立刻将汝南拱手奉送,只是在刘备率领残余人马逃到豫州后,刘辟竟然曾想过召集豫州黄巾,去替刘备取回徐州...

    关键时刻劝住他打消这个念头的,可不是王政那个黄巾同道的身份,毕竟要是顾忌这点,刘辟也不至于会生出这等念头。

    而是带头大哥袁术的发话。

    都知道你现在是我的小弟,你去打王政,这让他怎么看我?

    这竖子不好招惹,除非有必胜把握,否则你送死不说,还要连累老子啊!

    听到大哥这般慎重,刘辟这下也有些不敢大意了,随后通过各方面的消息渠道,对王政有所了解之下,刘辟也有点小慌了。

    好像是有点勐啊!

    短短的大半年里,在徐州的这块大舞台上,多少英雄俊杰先后或是兵败奔溃,或是虎头蛇尾,声势浩大如袁术者,兴师动众之下,最后也没捞到什么便宜,甚至据说连从弟袁胤都被那王政亲手绞杀...

    结果不也捏着鼻子吞下了这口恶气,表面上还和那王政继续作着盟友。

    刘备亦是如此,他麾下当初的精锐可也不少啊,更有关羽、张飞这样万人敌的熊虎之将,结果不也被王政打的狼狈逃出了徐州?

    这些情报汇总下来,只要不失去理智,刘辟便能很明显的分析出来,凭自家的这点兵力,对外是吹的什么十万雄兵,可真正能打的其实不过万余人马,若是杀去徐州...

    怕连填王政的牙缝儿都不够啊。

    /77/77427/2835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