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极限战神 > 第001章 挥师缅甸

第001章 挥师缅甸

    楔子

    据抗战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如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依赖从西方进口。

    香港、两广沦陷后,日军封锁了中国边关码头,各地市场物价指数分别上涨了数倍乃至数十倍。

    黑市猖獗,人心惶惶!

    重庆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一两黄金只能换到一公斤白糖!

    所以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人士认为,如果日军进一步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摘自《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分割线**********

    美国白宫。

    罗斯福读完一份来自重庆的官方备忘录,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替我记下来,孩子。我早就说过,要打败日本人,唯一的办法是抓住中国人不放。”

    **滔滔不绝地发挥自己的思路,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果中国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这将意味着发生什么?这意味着日本人不仅可以从中国腾出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军队,而且还会再武装起五百万到八百万中国人来。这些黄种人的大军会像蝗虫,不,像狮子一样扑向白种人的澳洲,扑向印度和俄国,占领埃及,然后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那时候美国人还能指望干些什么呢?噢,上帝才知道。”

    这段著名的谈话被载入美国权威性历史著作《二次大战白宫实录》一书中。

    两天后,美国**的亲笔信件被送到英国首相手中,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他(指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的胡思乱想更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一百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分割线**********

    1942年,年初,滇缅边境。

    天色渐暗,俯瞰大地。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莽莽群山之中。

    公路上尘土飞扬,重型卡车、骡马、为数不多的装甲车,甚至连很多当了一辈子兵的人都未曾见过的大口径重型火炮从路上狂奔疾驰,上万名国军将士正日夜不停地行军。

    蒋介石嫡系王牌部队,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步兵师第5军第200师正快速向缅甸纵深推进,开始了一场远征,一场在缅甸与日军的对决!

    从保山到畹町,再到腊戌,沿途的百姓和华人华侨纷纷聚拢到滇缅公路两旁,得知国军将走出国门,抗击倭寇,他们热情高涨,有的人献上甘甜的米酒,有的人献上鲜花,还有的百姓竟然在路边摆上香案,供上祭品,祈求神灵保佑远征大胜而归。

    一座座重要的关隘和铁索桥上,悬挂着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中正的巨幅画像,蒋委员长手持宝剑,身披火红色的披风,器宇轩昂骑着高头大马,神情威严,双目如电。

    他曾经公开的场合表态过,即使他不能亲自送国军将士离开国土,也要通过此种方式目送远征军,预祝他们扬威缅甸!

    **********分割线**********

    “快,快!我们要加快速度!”

    各部长官正迅速传达着上峰的指令,“师长有令,各部必须在3月8日抵达同古!谁也不能落下,否则军法从事!”

    一辆行驶的军用吉普上,虽是夜里,戴安澜却倦意全无!

    他乃黄埔三期生,蒋校长的“天子门生”。

    他参加过北伐。七七事变后,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以及昆仑关血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屡有建树,多次得到擢升,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现为200师师长,陆军少将!

    行军途中,戴安澜师长深感200师重任在肩,责任重大,脑海中始终翻来覆去回忆着黄埔校长与他的一番谈话。

    前些时日。

    腊戌,一个接近**的缅北重镇。

    蒋校长召开首次远征军高级长官会议,商震、林蔚、周至柔这些军中高层都来了,杜聿明、廖耀湘、甘丽初、陈勉吾这些远征军主要将领也到场了。

    会后,蒋校长还特意挤出一点时间单独召见了他,当面指示作战事宜。

    戴安澜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校长意味深长地问道,“安澜,你能不能率200师坚守同古一到二周,为民族、为国争光,打个漂亮的大胜仗?”

    蒋校长问完,戴安澜旋即领悟!

    同古城乃缅甸首府卬光以北军事重镇,集缅甸公路、水路、铁路交汇之要冲。毫无疑问,仅凭一位军事将领的直觉便知,此乃战略要地,直接关系着此次中国远征的成败得失。

    戴安澜当即立正,铿锵有力地回道,“此次举国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安澜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嚣张之气焰,固守同古!”

    他这番义正言辞的表态令校长甚感欣慰,可是他总隐隐觉得校长那表情有一丝言不由衷?

    在和校长坐下叙话攀谈时,不经意间,他猛然发现校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的一张《**日报》,该报的头版头条却转载了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员对中国远征军进入印缅的一番评论,字迹很大,乃黑色加粗,显得极为显眼,其中有一小段乃是大大的疑问句,“中国人重返缅甸的行为是否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

    召见结束后,戴安澜来不及细想,便马不停蹄率200师离开国门奔赴缅甸。

    一路行军这些天来,戴安澜一直细想着他与校长交谈的细节,还有就是那番评论员之评论。直到现在,他似乎理解校长那欣慰的表情为何有点不自然了。

    因为此次远征,缅甸国土情况复杂,日本军队开进来了,中国军队开进来了,英国军队也仍在驻扎,还有缅甸的民族解放组织,混在缅人中的日本间谍等等,鱼龙混杂,难以甄别!

    校长不愿意他的嫡系部队被别人当枪使唤,不能从一支抗日铁军变成一支掩护英国人撤退的军队,发生此种情形是校长万万不愿意见到的。

    校长希望也最想见到的是两国合作,共同御敌于缅甸,确保中国滇缅边境之安全,保护全国的抗战大后方。

    *****************

    一辆军用摩托疾驰而来!

    200师副师长高吉人跳下摩托车,匆匆而来,手里拿着一本小笔记本,说道,“师长,刚收到情报,英国人转来的,马圭机场被日本军机偷袭得手,据英国人自己统计,他们的飞机已经所剩无几,不知还能不能支援我们战斗?”

    戴安澜心中一凛,有些不解,缓缓回道,“知道了,英国人怎么呢?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怎么会这样?兵败如山倒!看来英国人想提醒我们,缅甸的上空不会出现他们的飞机了!告诉将士们,到达同古后,万一天上飞机来了,十有八九不会是英国人的飞机,照打就是!”

    高吉人道,“师座,缅甸南部普罗美一带,听说还有英国航空队,若连这些没了,没英国飞机空中支援,咱们就彻底失去了制空权,这仗更不好打了!”

    戴安澜回道,“咱们抗战数年来,有什么仗是好打的!先别管英国人了!问过军部了吗?咱们第五军其他部队呢?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到什么地方呢?另外,咱们200师那么多辎重留在腊戌与曼德勒,什么时候运来?”

    高吉人回道,“据最近一次联系,第五军其他部队,如新二十二师尚在腊戌,第六军、第六十六军依旧在畹町!至于咱们200师之辎重,尚在腊戌、曼德勒待运!”

    “什么?”

    戴安澜旋即升起愁云,后方大部队行动实在太迟缓了!若有所思的回道,“军部难道不知道?200师孤军深入,后续部队必须及时跟进,否则一旦日军大肆增兵,缅甸局势堪忧呀!”

    高吉人回道,“目前情形确实如此,根据我们取得的情报,往同古开进的日军是第55师团,这支部队刚刚参加完长沙会战,曾受到重创,刚刚补充好人员,与日本精锐师团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敌我双方之比是二比一,咱们坚持同古一到二周,加上后续增援,应该没有问题。”

    戴安澜严肃地摇了摇头,“吉人,古来征战,轻敌是大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不好说,不好说啊!听你说第六军、六十六军还没动静,现在我才豁然明白校长为何要对我说那番话。原来,校长并不想将十万精锐全部放进同古与敌决战!”

    “为何?”高吉人询问道。

    戴安澜眉宇之间愁容渐消,忽然想通了,缓缓回道,“你想啊,这样一来,同古会战胜了,缅甸还是他英国人的缅甸,要是输了,日军就会长驱直入,咱们还拿什么去守滇缅边境。校长之所以与我一番长谈,让我们坚守同古,是想通过首场战役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让英国人能看到取胜的希望,将英国人的三个师留在缅甸协同作战!这不仅能够增强我军之实力,还可以增强我国的世界地位,一举多得,细细思来,校长这么做也是用心良苦啊!”

    戴安澜旋即又一声叹息,说道,“吉人兄,身为军人理当为国为民,咱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做一个纯粹的军人,咱们200师到了同古,其他事情无需考虑太多,杀敌报国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