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败家子!
“开……厂子?”
钱二伯疑惑的目光从祁韦身上扫过:“还带着全村?”
“对。”祁韦肯定地点点头。
“是烧红砖还是挖矿?”
钱二伯眉头紧皱:“难道,你是打算烧水泥?”
“烧水泥?那可是个来钱的行当!”
“可不是?凤山乡那边就建了个水泥厂,家家户户现在都是水泥墙!”
“到底是读过书的,就是有本事,水泥都会烧!”
乡党们都很惊喜。
公家这几年为了发展经济,简直是操碎了心,天天鼓励村民自己集资搞个厂子,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因此各村有条件的集资,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小砖窑,小煤矿,采石场,就是各村支柱产业。
至于水泥厂,那已经是高新科技产业了。现在全天下都在大兴土木,挖水库,修水渠,建堤坝,水泥供不应求。
凤山乡原本和岩台一样穷成狗,结果现在人家有水泥厂了,抖起来了,闺女都不太往岩台这边嫁了。
按照祁韦刚才回家时说的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对,膨胀。
不愧是读过书的人,用词就是这么雅致。凤山乡有水泥厂了,膨胀了,看不上咱们了。
但是现在,也轮到咱们膨胀了!
就是这点让村民们很得意,其他村子集资建砖窑建煤矿,咱们村集资出大学生。
现在咱们的大学生学成归来了,一出手就拿下最高端的产业水泥厂,就问你们服不服咱们祁家村的远见。
“都闭嘴!”钱二伯突然一声怒吼。
“你真打算烧什么水泥?”他狠狠地逼视着祁韦。
“不是。”祁韦有些郁闷,他对后世这些乡镇企业没有半点兴趣。
“是正经工厂……”祁韦解释道。
“不管开什么厂子,都是歪门邪道!”钱二伯把酒瓶子狠狠往桌子上一磕,打断了祁韦的解释,直接定了基调。
“都只看到贼吃肉,不见贼挨打。都只知道开厂子赚钱,就不知道有人开厂子赔得裤子都没有,全家上吊!”
钱二伯威严地扫了一眼全场,目光落在了祁韦身上,按捺下心中的怒气,苦口婆心地开口:“祁韦啊,开厂子什么的风险太高,咱们不凑那个热闹,公家饭才是铁饭碗!”
“你看每年有多少人想吃公家饭,我家狗剩也想吃,但是就是吃不到!”
“狗剩也算是个会读书的。”一名乡党凑趣。
“只可惜没考上中专,不然咱们村出息的就有两个了。”另一名乡党叹息。
狗剩,就是钱二伯的儿子,而且还是大名。祁韦不知道后世如果顶着这么一个名字该如何出门见人,但是在这个年代这就是常态。
如果是在南方姓氏比较混杂的地方,村干部在登记时还会帮忙改个好听点的名字,比如建国,建军。但是北方一般都是一个姓以及几个大姓聚居,大家都姓一个姓,你总不能在一个村里搞出好几个同名同姓的建军。
这也是没办法。86年,也就是去年,国家才开始推行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之前,上学并不是法律强制的,而且各地对基础教育也是各行其是,有些推行小学6年,初中3年的6+3式,有些则是小学5年,初中4年的5+4式。
而且在八十乃至九十年代,中专和师范才是莘莘学子,尤其是贫寒学子最好的出路。原因很简单,高中以及大学都需要学费,而中专和师范不需要学费,国家甚至还会发钱,毕业后更是包分配。
也正是因此,中专和师范的录取分数线奇高,后世的高考都没得比。
就是这点,让祁韦无论如何也要带着自己的乡亲们一起发财致富。因为狗剩没考上中专却考上了重点高中,只不过钱二伯舍不得钱。
偏偏自己考上大学时,钱二伯掏积蓄掏的那般痛快。
按照他的说法,狗剩读书也就混个不饿死,祁韦才是有大本事的。
现在这个大本事的把人人仰慕的铁饭碗辞了,说要带着一帮几乎可以用目不识丁来形容的村民开厂。
钱二伯有些唏嘘,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你是个好孩子。”钱二伯慈爱地看着祁韦,“你的心思,二伯知道。”
“你觉得村里人凑钱给你交了大学学费,所以想着回报大家,带着大家一起发财。”
“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大家都是你的长辈,从小看着你长大,哪能看着你连个学费都交不起?”
“你能考上大学,成为咱们乡第一个大学生,我祁家村的人走出去脸上有光,这就够了!”
钱二伯苦口婆心地继续说道:“咱们不搞那些有的没的。当个矿老板或者窑头有什么出息?你哪怕烧水泥呢,还不是个窑头?”
“听二伯的话,明天就回单位,跟领导好好认个错,把铁饭碗重新端起来。你是个有本事的,将来肯定要做大官,不比烧几块砖,几片瓦好?”
“就是,我听人说,当官的能吃食堂,出门还有小汽车接送,门口还有卫兵站岗,多风光!”
“听你二伯的话没错,人这一辈子,安稳最重要。安安稳稳吃公家饭,娶个城里媳妇,将来当个大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