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韩玮、柳灵儿一早就赶往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西,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柳灵儿望着大雄宝殿,若有所悟道:“古代文人墨客对灵隐寺推崇备至,留下佳篇无数,我认为最好当属宋之问《灵隐寺》,说完例背诵起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尤其“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诗中名句。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壮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对仗工整和景色壮观而博得世人的称赏。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韩玮畅然一笑,赞赏道:“其实宋之问的诗不朽,东坡《游灵隐寺》又何尝不是经典!”说罢摇头背诵起来: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说得好。”这时,从山门外进来一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手捻佛珠的光头和尚,一身青衣一尘不染。
“二位施主,贫僧诲明有礼。”
韩玮柳灵儿慌忙一揖道:“大师有礼。”
“二位施主,满腹经纶,可喜可贺,但不知是哪里人氏?”
韩玮答道:“我祖籍浙江台州,她嘛……”
“我叫柳灵儿,祖籍北京。”柳灵儿见他答不上来,忙自己说道。
“二位可知这飞来峰来历。”诲明大师指着远处的山峰问。
韩玮想了一下,道:“据传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不知是也不是?”
诲明大师点头道:“大致如此,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施主既来灵隐寺,冷泉不可不看。冷泉在飞来峰西麓,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
“大师,我此来宝刹,非游山玩水,乃有一事相求,不知大师可否指点迷津?”韩玮虔诚地问道。
诲明大师微微一颔首,道:“不知施主所求何事?”
“姻缘。”韩玮毫不犹豫地说。
柳灵儿微微一怔,忙聚神细听。
“既然如此,二位施主请随我来签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