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社牛老六,和他的怨种刑警姐姐! > 第三十五章 出大事儿了

第三十五章 出大事儿了

    “怎么了?”

    瞅着大男孩那一脸的怪异表情,叶知瑶心脏一跳,“因案情性质恶劣,当初由市局亲手主抓,刑侦科侦办。结果拖了两个月被上级批了,案件移交到咱们刑警大队……算是,刑侦科专案组的同事确认的。”

    专案,都会有小组,专案专办。

    勘查、过程、尸检……重重因素汇集到一起,众人商议,才会最终确定,而后拟定卷宗。

    所谓案件卷宗是一起案件的所有材料,办案记录,刑侦经过,整理和排列在一起的卷册。

    几个人一起确定的第一现场啊……张杨沉默。

    他过去毕竟没有接触过刑侦领域,还是新人。

    警察啊,天天和坏人斗智斗勇。

    玩的就是西海岸……啊不,是脑力和心眼。

    人家一群老刑侦确定的事情,可能会出错?

    别以为就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子。

    爷爷曾经教过他这样一句话。

    往往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人,才是最愚蠢的人!

    可如果这群老刑侦没有出错。

    问题只能出现在……尸检?!

    “姐,尸体还在吗?”张杨问道。

    “才火化不久。”

    叶知瑶摇了摇头,“案件尸检一般在4时内进行,尸体不会保持太久。即使涉及到侦破难度极大的悬案,最长保存一般也不会超过六十天。”

    你要是这么说,那我的头可就大了……张杨头疼。

    被害人的尸体都没了,想要做验证肯定是不行了。

    不过……没有尸体,就一定不能查?

    “姐,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张杨把自己的推断,一五一十,对叶知瑶说了出来。

    一开始,叶知瑶觉得大男孩的推断,有些可笑幼稚。

    可听着听着,叶知瑶的脸上渐渐凝重。

    双眼缓缓睁大,红唇都无意识的张开。

    最后,她的视线移动到那滩血迹上,瞳孔剧烈收缩。

    作为一个从警四年的老刑侦,叶知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眼前不是第一现场!

    “完了。”

    叶知瑶神色复杂的看向大男孩,“可能要出大事儿!”

    张杨:???

    说话只说一半,你还是人吗?

    出什么大事儿你到是说啊。

    “走吧。”

    叶知瑶没有解释,二人爬出地窖。

    到了外面,她拿出手机,拨打大队长电话,“大队,我是知瑶。”

    “怎么了?”周军的话语声从听筒内响起。

    叶知瑶也没有废话,把张杨刚刚的推断说了一遍。

    远在刑警大队办公室的周军,脸色瞬间变了。

    出事儿了!

    很快。

    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教导员,三名副队火速抵达现场。

    五个老刑侦走进地窖……

    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有人能告诉我吗……张杨一头雾水,被眼前的阵仗弄不会了。

    整整一个小时。

    五名大队领导脸色铁青的走出地窖,来到张杨面前。

    他们看着张杨的眼神,是那么古怪。

    最后,大队长周军看向叶知瑶,点了点头,“渎职!”

    卧槽,渎职……听到这两个字的张杨,目瞪狗呆。

    什么是渎职?

    玩忽职守、不尽职、轻率马虎,在执行任务时犯错误。

    这群老刑侦为什么一个表现的这么严肃,天塌了一样?

    有着前世经验的张杨,终于想明白了问题关键。

    那可是渎职,而且渎职的人还是刑侦科的一个专案组。

    因为他们的疏忽,整起案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疑点。

    导致后续变成悬案,连尸体都被火化,想要重新尸检都不可能。

    这对于从警人员来说,可是犯了重大错误。

    开玩笑的吗?

    查案啊,不是很容易出错,被罪犯误导,及时纠正错误重新查不就完了?

    不,这已经不是重点了。

    重点是当初的专案组查了一大顿,毛都没查出来,还查出个错的。

    做出了一个误导他人的卷宗,这是要追责的!

    有多严重?

    往轻点说。

    当初负责案件的专案组,每人会记大过,批评,系统内部警告。

    今后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

    往重点说。

    整个专案组,有可能被扒装。

    撤职,脱掉他们身上的警服!

    “不过,也不能怪刑侦科的兄弟。”

    教导员郭家云神色复杂,“如果不是张杨看出来问题,连我们这些老刑侦都没有发现。”

    这是借口,也是事实。

    但有了郭家云‘定调子’,假如案件侦破,刑侦科的专案组也不出大事儿。

    最多被批一顿,不会被处分。

    当警察本来就够辛苦了,落井下石就过分了。

    这毕竟是一个人情世故的年代!

    听到这话的时候,众人的脸色才好看了一点。

    但是,大家也纷纷的看向张杨。

    一瞬间,张杨再次变成了焦点。

    众人的眼神,就好像眼前的小家伙当中脱了裤子遛鸟了一样。

    是那么的惊奇和不可思议。

    不是,我正听的起劲呢,你们这群领导突然围观我干嘛……张杨本能的产生抵触心理,也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接下来,自己是不是到了被公开处刑的环节?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