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自爆是穿越者,朱元璋麻了 > 第44章 暴露永乐大帝造反过程!(4更,求收藏,鲜花,评价票!)

第44章 暴露永乐大帝造反过程!(4更,求收藏,鲜花,评价票!)

    见朱元璋握紧了拳头,朱橚语气放缓,继续开口:

    “最后一道圣旨下达,缉拿燕王府谋士道衍,以及一干意图谋逆武将。”

    “燕王忍不可忍,杀了张昺和谢贵,以八百护卫军起义,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名号奉天靖难。”

    朱元璋皱眉,提问:“你总说燕王以八百亲军造反,那他是如何拿下北平数万大军的??”

    朱橚笑了笑,“父皇有所不知,燕王从就藩开始,就善于经营,起麾下燕山卫,各路武将,都对他忠心耿耿。”

    “而且,燕王在就藩后,屡次清扫漠北,深入草原,打了好些胜仗。”

    “父皇发动的第八次北伐之战,更是以燕王为帅,大胜而归。”

    “所以,父皇可以想象,燕王在军中的威望有多高。

    何况北平燕王经营多年,大多数将领都是他的人啊。”

    朱元璋陷入沉思,“老四这么厉害的吗??”

    “相当厉害,从这次军报就可以看出,四哥虽然第一次上战场,虽然差点被砍了。

    但还是斩敌三十有于,而且四哥最后还把军功送给了死去将士的家人。”

    朱橚都不得不感叹朱棣还是有胆识,有魄力的:

    “从小见大,四哥虽然桀骜,但所做之事,很明显就是一代雄主之势啊。”

    朱元璋龇牙,刚刚还觉得朱棣太傻,太莽。

    现在经朱橚这么一说,确实如朱橚所言,这个老四做的很不错。

    但朱元璋内心又开始纠结,朱棣越厉害,他就越纠结。

    这可咋办??

    难道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

    难道要遏制其才能不成??

    朱元璋脑壳疼得厉害,甩了甩脑袋: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老五,你继续!”

    朱橚也不意外朱元璋会如此纠结,这换谁来都纠结:

    “起兵后,四哥没动用一兵一卒就成功拿下北平,整合大军,快速出击。”

    “在短短半个月内,拿下北平周边的真定、遵义、雄县、通州等重要军事要地,

    用来巩固北平防线,正式割据一方,成为一方大势力。”

    “这些混账,胆敢裂国割据,该死的。”

    虽然觉得朱棣很厉害,但朱元璋很是忍不住破口大骂。

    朱橚不语,这无关对错,只是阵营的不同罢了:

    “其实那个时候,建文帝已经开始慌乱,

    完全没有了主意,全靠只会纸上谈兵的并不尚书齐泰操作。”

    “齐泰先是命长兴侯耿炳文率领十万大军围困燕军于怀远。

    奈何天公不作美,军队太过于散乱,又下暴雨,

    耿炳文太老成持重,不敢冒险进攻,反而退守怀远,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城外看守。”

    “结果就是,四哥是个敢冒险的人,连夜突袭,

    将城外冻得瑟瑟发抖的大部分军队吃掉,耿炳文败逃松亭关。”

    “嘎吱!”朱元璋捏得椅子扶手嘎吱作响,咬牙:

    “耿炳文果然依旧废物。”

    “此次蓝玉被困,他也在啊!”

    “他娘的!”

    朱元璋直接爆了粗口,暗骂不断。

    朱橚依旧不想做评价,只是简单的叙述大致剧情。

    “继续!”

    朱元璋哼了一声,让朱橚接着说。

    “此战大胜后,燕藩已成大势,虽说还不能和朝廷分庭抗里,但自保却是足够了。”

    “这就足够自保了??”朱元璋挑眉。

    “当然,父皇别忘了,北方的军队那都是身经百战的军队。

    基本每年都会出征清扫北元余孽,而南方的军队则是相对太过于安宁。

    战力、气势、血性都不是一个等级的。”

    朱橚严肃开口,“那时朝廷有五十万大军,但分散各地,

    只有二十万不到的大军能够出战,而那时的燕军已经有十万精锐,

    这怎么打?没法打啊!”

    朱元璋皱眉沉思。

    朱橚说的不错。

    北方常年有战事,南方则是太安定了。

    现在还好,几十年过后,那些一个月有二十九天是拿锄头的军队怎么和常年厮杀的大军对战?

    朱元璋有些恼怒,沉声道:

    “看来,这南方的军队不能只种地啊,还是要每隔一段时间拉出去溜溜。”

    朱橚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军人常年不握刀,那还是军人吗??只有经过百战的军队才能称得上精锐之军。”

    “不巧,燕军就是这种军队。所以,那时朝廷其实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就算如此,那朝堂要是狠心放弃驻守边关,还是能拉拢五十万大军的吧!”

    朱元璋反问,“那燕王是如何在区区四载就攻破南京的??”

    朱橚陷入了沉思,随即脸色怪异起来,淡淡吐出一个名字:

    “此时轮到李景隆出场了啊!”

    “九江??”朱元璋挑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