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从状元到宰相 > 第五十三章:惊人少年 奇怪之诗 【求收藏!】

第五十三章:惊人少年 奇怪之诗 【求收藏!】

    第五十三章:惊人少年奇怪之诗【求收藏!】

    杜如晦发现,皇帝陛下的话才说完,楚寻已经在研墨。

    不像其他人一般,坐在原地苦苦思量,还没决定好应该写什么。少年如此快速就能做出决定,让杜如晦感到啧啧称奇。

    “长孙大人难怪做出快速判断。看来少年胸有成竹,才是你做出决定的关键。”

    望见楚寻已决定动笔,杜如晦笑呵呵说道。

    因为殿试关系,两人声音比较小,只有他二人才能听见。

    说完这一句,杜如晦紧紧锁定楚寻,想知道这位少年,是不是马上就动笔,会不会第一个完成诗词。

    “嘿嘿!可能是错觉吧,我总感觉少年才子不是靠运气,才获得省考第一名。”

    长孙无忌还想细说一下会考,关于楚寻精彩答题之事。

    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算了。现在情况不允许多说,可以等结束后,再和对方聊聊。

    到那个时候,杜如晦自然会明白怎么一回事儿。

    不止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对少年才子的表现感到惊讶,其余大臣同样如此。

    因为年龄原因,许多大臣并不相信楚寻有那么出色。

    这次主考官虽有三名。可许多大臣简直不敢相信,第一名会是十来岁少年。不止如此,人家还是第一次参加省考,就能得到第一名。

    再加上说书和楚体字影响,众大臣感到很不真实。

    纷纷想现场见证,少年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当别的进士还在思考之时,楚寻已胸有成竹研墨。

    并不像其他考生一样冥思苦想,还在为写什么类型的诗词而发愁。

    “少年才子确实不一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紧挨魏征而坐的房玄龄,以前只是觉得他字写得好,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出色。

    可事实证明,他的想法为错误,大唐真有天才少年存在。

    楚体字为一绝就不讲了,他亲眼所见,叹为观止不得不服。

    少年楚寻还会编优秀故事,擅长说书。

    满朝文武都拿太安宫那边没办法,可少年一出马,短短时间便扭转局面。

    如此机智的优秀人才,整个大唐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除此之外,人家还是会考第一名、

    小小年纪第一次参加考试,便拿下第一名好成绩。

    与他相比,所有文武大臣的孩子,没有一个比得上,让人惭愧。

    “嗯!这一关为诗词,我比较看好他。”

    听见房玄龄提起,魏征捋了捋胡子,笑呵呵说道。

    与长孙无忌差不多,同样对楚寻充满信心。

    在魏征看来,少年省考时那首《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绝佳经典诗句。

    只要楚寻水平不变,再来一首同等质量诗句,第一关的第一名,几乎十拿九稳。

    “哦?想必省考之时,少年表现肯定让魏大人记忆深刻。”

    见魏征说得斩钉截铁,房玄龄来了兴趣。将目光落在楚寻身上看了看,又朝其他进士扫一眼。

    察觉少年与众不同。

    他很想亲眼见证,楚寻会做出一首什么样的诗,来获得天子与成大臣认可。

    研墨一番,楚寻心里有了决定,拿起毛笔正式书写。

    少年稚嫩的脸上,并没有其他进士表现出的患得患失。

    拿起笔,如行云流水一般书写。眨眼间,优美楚体字跃然纸上,看得李世民双眼一亮,称赞不已。

    “该死的楚寻,为何如此聪慧。”

    长安地区的解元林朗月,今年也终于考中进士,整个家族都为此兴奋不已。

    只是金榜题名时,他看见会元的名字是楚寻,一时间总感觉有些熟悉。想要看看到底是不是那名少年,却发现人家根本没来。

    渐渐地,林朗月几乎将这件事忘掉。

    直至今天在皇宫大门遇见,他才骇然发现,。

    原来那名做出《咏雪》诗句的少年,真是今年省考第一名。

    得到这一发现,林朗月差点骂娘。

    他先前还嘲笑人家只会写字不会作诗。结果呢,人家做出一首漂亮无比的诗句不表,在才子如云的省考中,还得到榜首会元荣耀。

    想到这些,林朗月同样觉得,少年真是天纵奇才。

    自己当初还嘲笑人家。

    实属无知无畏!

    如此优秀也就罢了,那些事情皇帝终究没看见,只是传说。

    可现在是殿试,要得到第一名,好处自然不用多说。绝对比会元更加受重视。

    有天子参与的场合,第一场还是人家信手拈来的诗词。林朗月觉得自己肯定没希望了,楚寻就是他克星。

    有少年在,他绝对一点出彩机会都没有。

    尤其看见人家已经埋头在写,而他自己,还在为题材而伤脑筋。

    当真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思来想去,林朗月想随便写一首,不在气势上输给楚寻。

    可最后又因为害怕写不好,变得犹豫不决,心中更加烦躁。

    好在烦躁的不只他一人。

    林朗月发现,五姓七望的那几名考生,同样还没开始动笔。看到这里,他才松一口气。

    “该死的,这小子怎会如此优秀,一点考虑时间都没有,直接就开始写上了?”

    卢贺友的内心,比林朗月更加着急。

    因为他和楚寻挨着很近,又是会考第二名。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楚寻已先声夺人,拿起笔书写。

    可他呢,同样还在为题材而烦恼,不知道写什么才能博得天子和大臣们赏识。

    而亲自出题,并监考的李世民,

    见楚寻只是盏茶时间,便用漂亮楚体字写出一首诗。

    他眼中精芒一闪,很是感兴趣站在楚寻旁边,仔细打量起来。

    等到一炷香时间结束,他立马拿起楚寻所书诗句,直接念了出来。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念完之后,李世民威严的脸上,布满一丝疑惑,

    “这首诗……感觉很平淡啊,长孙大人不会看走眼了吧?”

    带着好奇听完诗,杜如晦很是不解地好奇说道。

    “好像确实比较寻常。”长孙无忌脸色一红,心想自己难道真看走眼了?这才是少年真实水平?

    不止张顺无忌感到疑惑。

    一旁魏征、房玄龄等人,同样有些摸不着头脑。

    心想这首诗只能算一般。

    要说寓意深刻,意境优美,还真算不上。

    一时间,许多大臣都陷入沉思。心想少年难道发挥失常,马失前蹄?

    或者,今年的省考会元,就只有这点水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