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火遇贪狼、廉贞对偶。
宜,点将、出军、凯旋回归。
今日,便是苏长御领镇西军班师回朝、返回长安的日子。
楼兰城外,三丈点将台屹立在外。
戈壁的风紧扯着旗帜飞扬飘舞、猎猎作响。
而在点将台的正前方,有二十万镇西军持甲肃立,整齐威武。
二十万重兵,是如何一个数目、如何一种气势?
放眼望去,哪怕是穷尽目力,也只能望到一个隐约的尽头。
这些士兵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锋锐、肃杀之气,他们的战刀长矛铠甲上的崩口,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无数战事。
这样一支军队,光是站在这里都教人感到战栗!
但是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这支大军的正前方的地上,密密麻麻摆放着一个又一个土陶罐。
现在值中午时分,日头正盛。
大军们站在炎炎烈日下,却无一人有怨言,更无一人有所动摇。
一个个都如同标枪一般笔直地站在原地。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道大喝声突然响起,传遍全军。
“大将军到——!!”
伴随着这道声音,苏长御领着一队亲卫走出楼兰城,大步而来。
今日的苏长御与昨日截然不同。
他换上了一身黑甲,背后一展猩红披风,腰挎横刀,目光更是充满神光,凛冽非常。
少了一分书卷气,却多了一分冲天的锐气!
这样的他,才真正是镇西大将军、二十万镇西军的统帅!
“参见大将军!”
苏长御一来,来护儿与裴元庆登时单膝下跪,向着苏长御俯首行礼。
他们跪下之后,后面的二十万大军们也随之而跪,齐声道:“参见大将军——!!”
他们动作一致、整齐划一。
干净而又利落!
二十万大军能够做到这一步,足见他们的秩序之井然、纪律性之强!
令行禁止,不外如是!
苏长御微微点头,随后一甩猩红披风,在无数炽热目光的注视下,一步步登上点将台。
“咚——!”
“咚——!”
“咚——!”
随着苏长御登点将台,一旁有大汉用儿臂粗的鼓槌,敲响了虎皮大鼓。
鼓声沉闷而厚重,宛若敲响在人的心头上。
苏长御每登台三步,鼓便敲响一下。
三步一鼓,十分讲究。
等到他登上点将台之后,鼓声也随之停止,全场一片肃穆,唯有风声扯动着旗帜在猎猎作响。
苏长御锐利的目光从点将台前众将士们的身上一一扫过,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之色。
征讨西域七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战斗,如今终于到了凯旋回朝的日子!
饶是以他的心境,也不禁感到有些激动。
“我镇西军的诸位将士——”
深吸一口气后,苏长御抬头看向众将士,沉声道开口。
“自武德四年起,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出兵征讨西域,而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
“这五年来,我大唐十万将士英魂埋骨沙场,现如今仅剩下我等。”
苏长御的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沉痛之意。
众将士们尽皆无言,唯有一股悲凉之意悄然弥漫开来。
五年在外征战,个中艰难和困苦唯有他们知晓。
“但是——我们亦立下了史无前例的功勋!”
“历五年之时间,收复三十六国,北击突厥,西抗波斯、大食!一统西域!
我们令大唐疆土扩张数千里!
我们令大唐威名传遍天下!
我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史书上,光耀万代!”
苏长御的语气慷慨激昂,若金铁交击一般,铿锵有力,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现在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要带着死去兄弟们的尸骨一起回去……”
“这是本将军对他们的承诺!”
“带他们回家!”
苏长御一双虎目发红,声音竟然有些哽咽颤抖。
不只是他,军中不少将士们同样红了眼眶,甚至有人泪流满面。
风声呜咽,从点将台前那密密麻麻的土陶罐上吹拂而过。
这些土陶罐里装着的,都是战死将士们的骨灰!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
魂归故里,是每一名战死将士的最后心愿,也是苏长御对他们的做出的承诺!
“带兄弟们回家!”
来护儿眼眸通红,低吼一声,然后上前去将一个土陶罐抱入怀中。
众多士兵们也依次上前,拿起一个又一个土陶罐。
参军将士们大都是同乡或者同县之人,将战死袍泽的骨灰带回去,是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哪怕不在一地,也会有相邻之人负责送回。
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将骨灰送回去,这是当初出征之际每个人都立下的誓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生时同战,死亦相依!
“起军!”
苏长御目光坚定,沉声下令。
“诺——!!!”
所有将士们一擦泪水,齐声大吼。
悲怆的声音响彻四野八方,直冲云霄,震散了天空中的流云。
……
七月初一,苏长御领镇西大军班师回朝。
二十万大军自然不可能全部回去,苏长御先领着十万大军返回,剩下十万则是留下来镇守西域。
等到苏长御回来后,再替换他们。
对于这一决定,没有任何人有怨言,这就是将士们对苏长御的信任。
要是换了一般军队,恐怕就会发生哗变了。
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楼兰国出发,然后穿越玉门关,向着长安而去。
而镇西大将军带兵凯旋的消息,也迅速传回了长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