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横听了,马上想到从前读书时的那些理科知识,还有初中时的简单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以及数学等知识,不如自己说,请人编写出来,让这些工匠还有工匠的孩子们学习。
顾横随即把这个想法讲给薄珏听,薄珏很支持,但他随后提出:“只是有一点,这些工匠来自各地,口音都不尽相同,在请人教他们时,他们也不一定能听懂教书先生的口音,有些字可能就又有歧义了!我在教工匠时,就也遇到了这些问题。还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要不,我先教你们所有人拼音吧!有了拼音,每一个字都有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类似问题了!”顾横道。
“小顾,你说的拼音是传教士金尼阁所说的注音吗?”薄珏道。
“是给我们大明的文字统一注音,传教士金尼阁又是谁?”顾横道。
“他是一位从西洋来的传教士,天启六年,他在王徵的协助下,完成中文书《西儒耳目资》三卷。《西儒耳目资》的目的,据他自述,为了使中国人能在三天内通晓西方文字体系。”薄珏道。
“薄大哥,你现在有那本书吗?”顾横第一次听到在大明竟然有这样的书,很是好奇,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
“有,我去找过来给你看一下。”薄珏说完就去找书了。
待薄珏找到书给顾横看了后,顾横觉得这个传教士金尼阁不简单啊!他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竟然写成了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西儒耳目资》。
这全书共分为三编:
第一编《译引首谱》是总论,第二编《列音韵谱》是从拼音查汉字,第三编《列边正谱》是从汉字查拼音。
但金尼阁的罗马字注音方案竟然只用了二十五个字母(五个元音字母,二十个辅音字母)和五个表示声调的符号,就可以拼出当时“官话”的全部音节。
当顾横正在看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时,顾炎武不知何时找来了,他一来便道:“薄珏,可算找到你了,我正准备……”
而当顾炎武看到顾横也在这里,便停了下来,走到顾横身边,发现她在看《西儒耳目资》这本书,便道:“横波,这本书早就引起了密之兄极大的注意和兴趣。他还从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我大明文字可以拼音化的设想哦。”
“竟然还有这事,那方大哥是不是很擅长这个音韵方面的事?”顾横抬头问道。
“那是自然,方以智青年时代曾注《尔雅》,成书三卷,又撰《等韵声原》,在此两书的基础上,萌生了撰著《通雅》的最初想法。就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前后,历经三年撰成了《通雅》初稿。他自己还为此写了一首诗,其中“幸以三冬力,抄成五雅笺”就说的三年才完成初稿的事。”
“顾大哥,你对于方大哥的事怎么这么熟悉?”顾横忍不住问道。
“那得感谢你啊!是你让我和他因为“兴天下”的事走得更加紧密,也更加了解了彼此学识和人品,所以我才那么了解密之兄啊!”顾炎武笑道。
“好吧,顾大哥,你能又得一好朋友,我为你高兴!”顾横道。
“谢谢,对了,密之兄在所著《通雅》中说过,“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你或许在拼音这方面可以写信让他帮忙。”顾炎武又道。
“顾大哥你说的没错,要不我来说有关拼音方面的内容,你来代笔,写给方大哥,让他按照我说的内容结合现在的官方话把大明文字彻底拼音化吧。”顾横道。
“横波,你这么厉害,这方面说来就可以来?”顾炎武大惊道。
“那是自然,你且笔墨纸砚伺候吧!”顾横不无得意又有些开玩笑地道。
“好,请稍候。”说完顾炎武就出去了。
一会儿后,顾炎武又回来了。
“我已经等着了,请!”顾炎武十分配合地准备了纸墨笔砚,拿着笔请顾横说。
于是顾横道:“那我先从韵母表开始讲起,有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这些。”
顾横说完在纸上先用毛笔写了韵母表,又分别举了一些字的例子,比如用“阿”、“衣”、“乌”、“迂”等字说明什么是单韵母,用“哀”、“诶”、“危”、“奥”等字举例说明什么是复韵母等,薄珏和顾炎武都认真学习了,然后弄懂了后,顾炎武开始书写具体内容。
见顾炎武他们弄懂了韵母表,顾横又开始跟他们讲什么是声母表,顾炎武他们弄懂后顾横开始讲声调符号,只讲第一声是阴平,第二声是阳平,第三声是上声,第四声是去声。
只是顾炎武听完声调符号的内容后问道:“横波,这个声调符号为何只要四个,而不像《西儒耳目资》里需要五个符号才能拼出当时“官话”的全部音节?”
“呃,这个是因为我弄了二十六个字母出来,你发现了吗?还有,我这是初步设计,到时候还要方大哥结合现在的京城“官话”具体修改呢!”顾横道。
顾横这样做当然是因为自己本身就熟悉现代的拼音,所以自然用的现代拼音,只是顾横也知道,现在大明官话和自己后世的普通话可能还是略有不同,所以需要熟悉大明官话又懂音韵,又懂西洋学的方以智根据自己说的拼音系统去进行修改,然后适应现在大明的官话,从而统一语音,解决口音问题!
“那好吧,横波,还有什么要教的?”顾炎武问道。
“有,我们还有隔音符号和音节表要来讲一下。”顾横答道。
随即顾横又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将什么是隔音符号和音节表详细地讲清楚了!
最后,顾横指着纸上的一个字母“v”道:“这个字母只用来拼写外来语、非我汉人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96/96955/2734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