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未来的金库

第五百三十三章 未来的金库

    六安守军的战意很强,不,应该说他们的忠诚度比较高,绝大多数都是吕范他老丈人家的家生子。

    几代人跟着他们家吃饭,早已习惯了服从主家的命令。

    他一声令下,带着几十个人起身还击,抬瓮的抬瓮,搬石的搬石,还有几个手持长叉的,要把飞梯推离城垛。

    蚁附攻城很好应对,顺着梯子往下砸就行。

    可惜,城下有一群他从没见识过的精锐弩手,守军刚刚露头,“嗡”的一声,弓弦震动,上千支弩矢就射上了城头。

    惨叫声连成一片,二三十个临近垛口的兵卒,被射得跟个刺猬一样,当即毙命。

    守军还没把滚石、擂木扔出去几个,就又被压制了下去。

    吕范仰面躺在城垣上,鲜血从口鼻逆涌而出,胸腹间插着十余支弩矢,眼神逐渐黯淡。

    主将战死,伤亡过半,守军再无战意,几个忠义的家人,抬了他的尸首,头也不回的冲下了城墙,返回署衙报丧去了。

    其余之人,各自逃散。

    罪营顺利的冲上城垣,有不少人追着逃兵的脚步杀进城中。

    “小郎,咱们何不拼一把,占据城墙,守住六安县城,或能搏出一条生路。”

    亲近的家将在混乱的城垣上劝说着雷谭。

    他却摇了摇头,没有成功的希望,虽说罪营里面多是雷氏子弟,可朝廷大军的骁勇,早就吓破了这些人的胆子,根本组织不起来。

    即便侥幸能成,每人手里只有一把环首刀,六安城上的守城物资也没有多少,这种仗,怎么打?

    自己好不容易隐藏了雷氏嫡子的身份,躲过了杀身之祸,何必主动找死呢?

    以后肯定能碰到更好的机会。

    “不可,六安已是死地,再寻其他逃跑的机会。”他态度坚定的否决了家将的提议。

    “小郎……”

    “噤声!”

    家将还想再劝,雷谭赶紧打断了他的话语,因为督战队已经随着罪营之人的脚步,登上了城头。

    几人不敢引起督战队的注意,趁着混乱溜下城墙,据守六安的主意自然作废。

    攻城战很顺利,下午的时候,禁军就彻底掌控了城防,但城里的动乱直到深夜才平息下来。

    不是六安的守军继续顽抗,而是罪营的人,入城之后趁着混乱奸淫掳掠,纵火杀人,恶行累累,还有一部分人闯入百姓家中试图隐藏,意欲逃跑。

    为了平息混乱,禁军将士忙得焦头烂额,比攻城都累。

    罪营攻城的时候,只有三五十人阵亡,可在城里作乱,有七百多人被当街斩首,也不知道图的什么?

    “给你们吃饱饭是让你们作战的,既然这么有精力,以后口粮减半!”刘襄盯着拉到城中军营的罪营之人,恨不得把剩余的四千多人也砍了。

    “三令五申,不得扰民,结果却当做耳旁风吗?今后如有再犯,一人犯法,全队斩首!”

    他原本有些怜悯这些人中的穷苦支系子弟,没有实行连坐,虽然会执行最危险的攻城作战,可他一向不喜欢强攻硬打,也会尽量安排远程支援,绝大部分人还是能活下来的。

    战后进入苦役营劳作,也基本不会被虐待,如果运气好赶上大赦,还是能够重新划入民籍的。

    可这些人不争气啊!

    那就别怪他心狠了。

    收缴兵器,着人严加看守,他返回县衙,安排赈济灾民、安抚人心的事情。

    如果没有罪营作乱,这些事,下午就能安排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他又忍不住骂了一句,对成立罪营有了一些犹豫。

    城里果然如他所料,府库之中存粮极少,大户早已逃走,青壮被抽调一空,只余下了几万老弱,具体数字,得重新统计。

    “幸好早有准备啊,子龙,赈灾之事就交给你了,明天一早,着人在城中宣读安民告示。”

    “陛下仁德,臣必尽心竭力赈灾安民。”赵云拱手领命。

    刘襄点点头,随手把黄册仍在案几上:“民籍黄册记载不实,你得安排人重新统计,还有,向舒县传信,让高顺安排民夫继续向这边运粮,催促鲁肃,让他尽快向那些世家大户募集粮草。”

    说完转头看向典韦:“明天派两千轻骑出城,剿灭城外雷氏家族的庄园邬堡,所有人员押回城中。”

    他想尽快平定六安。

    庐江郡,他最看重的地方就是这里。西临山脉,东临湖泊,是淮水连接长江的重要陆路通道,两条河流从境内流过,沿岸有大片的优质农田。

    除此之外,一提六安,他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六安瓜片,这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当然,汉代是没有六安瓜片的,那是清朝中期才出现的制茶之法,但唐朝之时,这里就是名茶产地,在城西大别山北麓的齐云山。

    齐山云雾茶,可是享誉千载。

    刘襄不知道汉代的齐云山有没有茶树,因为汉朝的茶叶还属于小众商品,主要是解酒和药用,不是主流饮品,并不被人重视,只有巴蜀才出产茶饼,成都是唯一一个茶叶交易的集散地,规模也不大。

    这不行啊,茶叶这玩意,可是能当做国家支柱级别的商品经营的。

    这事,是个中国人就知道。

    后世的茶马古道不用说,唐代及以后的丝绸之路,茶叶就已经成了外贸交易的主力商品。

    可惜,因为山水变迁的原因,除了汉代本就有的巴蜀产茶区域,他只能找到庐江郡的六安。

    能记住的其他名茶,像西湖龙井,产地在浙江西湖那边,可这是汉朝啊,西湖还没成型呢,他去哪找去?

    还有洞庭碧螺春,产地在太湖洞庭山那边,应该是吴郡的太湖地区,这个其实也可以找一找,就是不知道洞庭山是哪一片山区,目标不明确,那可就费了劲了。

    还有黄山毛峰,此时的黄山还是人迹罕至之地,派进去的人手,估计没法活着回来。君山银针也一样,洞庭湖还是云梦大泽的一部分,去找君山,就是个死。庐山也有产茶区,进去也活不下来。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在汉代属于交趾刺史部的土人生活区域,派人去找产茶区,完全不现实。

    不管他会不会这些名茶的制茶之法,他连产地都找不着,在汉代,那些地区都属于洪荒大泽,没有人迹,派人过去,九死一生。

    所以,六安就成了能抓在手里的第二大产茶区。

    刘襄想要推广茶叶这个商品,首先得解决产量的问题。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能追溯到上古时代,商周秦汉其实已经算是普及天下了,上到公卿下到走卒,都听说过茶叶的名头,也知道这是个好东西。

    可为什么没能成为主流饮品呢?

    产量太少是最大的原因。

    太贵了,喝不起,没见过,自然也就不关心,更加不会去开发这种产品。

    饮茶待客的习惯,汉朝是没有的。

    刘襄想让汉人养成这个习惯,然后再高价卖给外国人,大把大把的赚金子。

    /130/130239/3121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