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四年三月底,正值春末夏初,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微热。
按照往年的习惯,寒气入骨,被风寒所侵扰的吴国太子孙登,在天气转暖的时候,病情就会好转。
可是让吴国上下都没有想到的是,孙登今年的病情,与往年大是不同。
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整整一个春日的孙登,此时已是变得瘦骨嶙峋。
再瘦下去,只怕就要皮包骨头了。
可是此时的太子,病情依旧沉重。
太子寝宫里,弥漫着的浓重药味,如同厚重无比的乌云,压在东宫群人头上。
东宫的宫人,绝大部分脸上都带着悲伤与担忧。
整个寝宫,除了太子时不时的咳嗽声,再无人说话,气氛无比的压抑。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响起了脚步声。
守在门口的宫人一看到来人,刚要出声,却被制止。
孙权走到太子寝宫内,刻意放轻了脚步,然后问向服侍太子的宫人:
“太子病情如何?”
“回陛下,侍医说,殿下的病情仍在反复,需要静养。”
话语虽轻,但大概是寝宫里太过静谧,也可能是孙登久病无法正常入睡,他一下子就被惊醒了过来:
“何人在那边?”
“回殿下,是陛下过来看望殿下了。”
“是陛下过来了?”
孙登下意识地就想撑起身来,这才发现自己连四肢无力,只能是伸长了脖子:
“儿臣久病无力,不能起身相迎,望陛下恕儿臣无礼。”
“说的什么话!”孙权快走几步,走到榻前,双手虚压,示意孙登躺好,“你我父子,何须在意这些繁缛礼节?”
刚才的举动,似乎是耗尽了孙登的力气,他不得不躺了回去。
虽然极力想要集中精力,但孙登的双眼,却是目光暗澹,双眼无神。
很明显,病魔已经把他所有的精气神全部抽走了。
只听得他虚弱地问道:
“大吴此次挥师北上,陛下不是打算再次亲自领兵么?这出兵的日子也快到了吧?”
“陛下应当是事务繁忙才是,怎么有空前来看儿臣?”
看着太子气虚已极的模样,孙权心头一痛。
虽然他儿女众多,但对孙登,却是倾注了最大的心血。
若不然,也不至于让他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太子。
即便这个儿子,不顾自己的意愿,一再亲近被贬到吴郡的徐氏。
即使这个儿子,不断地进谏,反对自己的一些决定。
但在孙权看来,这些都是太子日后成为明君的必经之路。
只是如今,这个自己苦心孤诣培养的接班人,却成了这个模样,怎么不令孙权心痛万分?
“你都这样了,还是先好好养病,外头的事情,你就不要多管,免得费了心神。”
孙登一听,这才注意到孙权身上的衣着,并非宫里的常用宽袍华服,而是穿着军中紧身衣物。
他已知孙权此番过来的目的,勉力挤出一丝笑容:
“陛下这是要领兵北上,所以过来与儿臣告别的吧?”
孙权听到孙登这个话,心头更是悲痛。
太子此时越是聪慧,就越发让了孙权揪心。
他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而太子,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若是在这个时候,太子真要有个什么不测,那……
孙权只觉得自己在培养接班人的一辈子心血,皆付东流。
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自己,根本已经没有信心,精力,还有时间再去挑选和培养一个像孙登一样的太子。
此时的孙权,化作一位爱子心切的父亲,握住孙登干枯的手,殷殷切切地叮嘱,又似在恳求:
“吾此次北上,必将扫平贼子,吾只期盼,他日吾领军胜利班师,吾儿能领朝中文武百官,于建业城外迎接。”
“父皇之命,儿臣岂敢不从?”
“这不是皇命,这是吾与吾儿之约定。”
一直没有精力的孙登,听到孙权这么一说,眼中终于罕见地爆出亮光来。
如同残烛在熄灭前,突然爆起的那一抹火焰。
“孩儿一定谨记!”
“好好好,那吾儿就好好养病,静待吾之归来。”
孙权拍了拍孙登的手,“吾这就先领军北上,且安心候佳音。”
“恭送陛下。”
出了东宫,孙权长吐出一口气,似乎要排尽胸中的郁气:
“来人!”
“陛下请吩咐!”
“传令,出征!”
“喏!”
背负着军令的传骑,开始驰出建业城,向着石头城急奔而去。
“呜呜……”
悠长号角声开始响起。
早就提前得到军令的石头城驻军,也在号角声的号召下,开始喧闹了起来了。
接着,只见石头城的码头水闸被打开了,一艘艘蒙冲及斗舰,从城里鱼贯而出。
从秦淮水与大江的交汇口,进入大江江面。
一时间,宽阔的大江,竟是战船密布,有如鱼鳞,密密麻麻,船头连着船尾,令人望之而目眩。
这些数不清的战船,外人看上去,只觉得是凌乱不堪,随意浮于江面。
但在已经熟知了吴国战船的一众季汉学生眼中,却是忙而不乱,进退有序。
这是一场他们能亲自参与的实战。
所有人都闪着兴奋的目光。
吴国这一次出兵,特意分拨给他们三艘斗舰。
蒙冲和斗舰,是吴国战船的主要战斗舰船。
蒙冲船身狭长,船头做成尖刀状,机动性极强,利以冲突敌船。
很多时候,蒙冲还会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驽窗矛穴,敌不得进,失石不能败。
斗舰又与蒙冲不同。
斗舰比蒙冲还要大一些,船舷上装设半身高的女墙,两舷墙下开有划桨孔。
舷内五尺建楼棚,高与女墙齐,棚上周围再设一道女墙。
蒙冲是用来近战的,所以要用生牛皮蒙船覆背以防敌人弓箭。
而斗舰,则是利用远程弓箭压制敌人,掩护蒙冲发起冲锋。
所以斗舰一般并无覆盖。
而是树幡帜、牙旗,置指挥攻守进退用的金鼓。
蒙冲与斗舰再往上,则是更大的楼船。
楼船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因其船大楼高,远攻近战皆合宜。
一般来说,作战所用的楼船,至少会有三层。
第一层为庐;第二层为飞庐;最上层为爵室。
每层都设有防护女墙,用以防御敌方射来之弓箭、失石。
女墙上开有箭眼,用以发射弓弩。
楼船同样也是水战的主力舰船,但多是作为主帅的乘船。
吴国舟师极强,所造楼船可载三千士卒。
石头城内涌出这么多的舰船,却是没有一艘是胡乱航行,多是由杂居其中的楼船在做指挥。
这一次学生军随吴军出战,所操三艘舰船,被归于吴国威北将军诸葛恪麾下。
诸葛恪曾因平定山越有功,被孙权任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后来诸葛恪又主动请求领军过江屯守,于是孙权就让他屯兵于皖口。
他一过江,就派轻兵袭击舒县,俘获该县百姓,给魏国一个下马威。
后面又跟随孙权参与了攻打合肥的北伐。
这些年来,他一直远遣斥候,观北边之径要。
在熟知了淮南的地势后,他甚至还曾向孙权建议,绕过合肥,直扑寿春。
当然,这个冒险的建议,被钟情于合肥的孙权拒绝了。
诸葛恪能不断地派出细作,探明淮南一带的险要,镇守淮南的魏国扬州都督,自然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南边宿敌的监视。
大江吴国水军舰船密布,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不可能瞒得过魏国。
待孙权坐船行至巢口,魏国扬州都督王凌,早已经得到了吴军要兵分两路,进犯淮南的消息。
但见王凌丝毫没有惊慌,反是笑对左右说道:
“吴寇去年才历经了饥荒,今年就敢来犯,当真是不知死活。”
左右却是有清醒者:
“蜀吴相互勾结,欲图我大魏。听闻去年的时候,蜀虏从蜀地运了不少粮食到吴地。”
“想来正是因为得了蜀虏的支持,所以吴寇才能在大饥之后,敢于犯我大魏。”
“都督,吴寇这一次,至少是兵分两路,声势不小,又有蜀虏在背后支持,不可轻视之。”
王凌闻言,点了点头:
“阵前之事,吾岂敢轻心?”
他点了点舆图上的合肥与六安,说道:
“看这一次吴寇的方向,不外乎仍是往昔的路子,要么打六安,要么打合肥。”
“合肥自不必说,孙权这贼子,亲领大军,屡攻不下,难道这一次,我们还能怕他?”
“倒是六安那边……”
王凌提起六安,沉吟了一下,眉头开始皱起,脸上露出些许厌恶之色:
“六安太守文仲若(即文钦),虽有勇武,但为人贪婪残暴,吾却是有些不放心。”
文钦乃是曹操骑将文稷之子,年少时就以材武见称,乡籍乃是魏国帝乡沛国谯郡。
众所周知,魏开国以来,曹氏对同乡之人极是信重。
占了功臣之后与帝同乡这两个身份的便宜,故而文钦虽然性刚暴无礼,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但仍是受到曹氏的任用。
曹叡还在时,文钦就是六安郡太守,王凌曾向朝廷上书,直言文钦为人贪残,不宜抚边,奏求免官治罪。
朝廷听从了王凌的意见,把文钦召回朝中。
所以王凌与文钦之间,其实是有着不小的矛盾。
哪知曹爽掌权之后,为了拉拢人心,独掌大权,再加上文钦的同乡身份,还有勇武之名。
于是文钦又一次出任六安郡太守,同时还被封为冠军将军。
王凌虽然对这个安排不乐意,但他也知道,每一任扬州都督,朝廷都会安排一位与之不和的将军镇守地方。
正如自己与前任扬州都督满宠。
即便上上一任扬州都督曹休,虽为曹氏宗亲,仍有贾逵之与不和。
而文钦得到曹爽如此礼遇,越发地骄矜,得“冠军”之名,自认壮勇过人一等。
在这种情况下,王凌即便是在名义上都督扬州所有军事,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约束文钦。
看出了王凌的迟疑与为难,左右劝道:
“都督,合肥去六安,有三百里,即便六安有失,吴寇欲驱军从西而来,夹击合肥,亦需五六日。”
“都督只要屯重兵于合肥周围,以地势作守,早作防范,又有何惧?”
“更兼文仲若虽有虚名,但其人确实有些勇武,而且六安城城固,吴寇陆逊曾亲自领军攻之犹不能下。”
“只要我们提醒文仲若,让他多加注意,想来不会出什么大事。”
左右所说的陆逊攻不下六安,其实还是往轻里说。
实际上,陆逊攻六安时,是被与王凌不和的满宠逼退,连夜乘船逃跑。
只是底下的人不敢在王凌面前过多地提起被排挤到朝廷养老的满宠,所以这才一语带过。
不过别人不敢说,但有一人却敢于直言。
此人便是由汝南太守田豫。
汝南虽属豫州,但它与寿春相邻,但凡扬州有军事行动,汝南基本都要出兵配合。
此次吴国出兵北犯,声势甚是浩大,扬州震动。
田豫一得到消息,早早就领兵前来支援。
此时听到王凌与左右之言,他终于忍不住地开口道:
“只要我军能守住合肥,到时候若是都督能再从寿春派出一支偏师,绕西而行,作出截断攻打六安的吴寇后路之势。”
“到时候吴寇就算是不会被逼退,亦不敢全力攻打六安城。”
这个计策,其实是满宠故计。
满宠当年就是用这一个计策,逼得陆逊连夜遁走,此计确实算得上是老辣。
此时田豫虽然没有提满宠之名,但王凌又岂会不知这桩旧事?
王凌仅比田豫小一岁,两人可说得上是年纪相彷。
只是王凌如今已是魏国手握重兵的都督,而田豫,不过是一郡太守。
两人的身份,实是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田豫提起满宠故计,颇有犯王凌禁忌之险。
左右的人皆是屏住一口气。
倒是王凌,深深地看了一眼田豫,脸上却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出乎意料的,他甚至还点了点头,赞同田豫的话:
“田太守之言,甚是有理。不过这虽是一支偏师,但任务却重,由谁领之,得挑个好人选。”
田豫主动请缨道:“末将愿往。”
王凌摇头:
“吾不日将领军前往合肥,寿春乃淮南郡治,需有人守之。田太守熟知军事,不若就替我守好寿春。”
左右皆是默然,有人还露出了早有所料的神情。
寿春乃是后方,王都督把田豫按在寿春,很明显就是不想让他在此战中立功。
同是太守,王都督奈何不了文钦,是因为文钦有背景。
你田豫背后有什么?
背影么?
也敢这么当着王都督的面,提起满宠之事。
田豫听到王凌的吩咐,心里微微一叹,最后终是只能抱拳道:
“末将领命。”
/22/22974/1892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