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话红楼 > 第100章 红楼百年未解之谜:作者真的不是曹雪芹吗?

第100章 红楼百年未解之谜:作者真的不是曹雪芹吗?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水准极高的巨著,其作者是一位文学巨匠,然“曹雪芹”其人史书上却无任何记载。关于曹雪芹生平以及与江宁织造世家的关系,都是从“扬州旧梦久已觉”和句下笺条:“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推论出来的,把这个笺条贴出来的推论当作证据当然是靠不住的。而且,除《红楼梦》外,“曹雪芹”再没有留下其他任何文学作品,这本身就不正常。一个文学造诣如此之高的作家,怎么会除了《红楼梦》之外,再无任何诗词、歌赋或文学作品呢?

    笔者认为:“曹雪芹”决不可能是曹寅家的后人,他只是个笔名,与曹寅家毫无关系。笔者在前面的论证文章里只提《红楼梦》的作者,不提“曹雪芹”之名,就是不愿将我所论证的内容与曹家联系起来。

    1。曹家没有“曹雪芹”

    红学界查遍曹寅家的族谱,连曹家祖坟都挖出来了,都没有找到关于“曹雪芹”的任何证据。曹家族谱中既没有曹雪芹之名,更没有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的丝毫记载,曹家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曹雪芹究竟是曹寅的儿子还是孙子,他的父亲是谁,谁也说不清。有人说,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天佑,还有人说曹雪芹是曹顒之弟曹頫,但是,无论是哪位研究者都没有举出任何证据,所有关于曹雪芹的论证,包括其生卒年,都是研究者推测出来的。

    2。脂砚斋批语的暗示

    在小说的开篇序言中提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一段有关“曹雪芹”的话时,脂砚斋有一段批语:【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脂砚斋的批语,本身就是对“曹雪芹”的质疑,假如此书真是“曹雪芹”所著,脂砚斋的批语反而会引起读者对作者“曹雪芹”的怀疑,他不是多此一举吗?脂砚斋提到了“雪芹”的名字,但是却说“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而不是说“观者不要被雪芹瞒蔽了去”。脂砚斋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雪芹并不是作者。其实,脂砚斋真正用意是在提醒读者,不要被“曹雪芹”这个虚无的名字“瞒弊了去”,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

    如果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那么,是谁把“曹雪芹”的名字写进小说的前言里?是他自己吗?古今中外哪个作者会用这样的方式在自己的作品里署名?脂砚斋为什么要批那样一段容易引起读者怀疑的话?敦诚敦敏为什么在“悼雪芹”的诗中刻意表明雪芹在黄叶村著书?又是谁唯恐别人不知道“曹雪芹”是谁,刻意贴上笺条注明“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奇怪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怀疑吗?

    3。红学大师的反思

    早在1921年,新红学创立之初,俞平伯先生在《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中曾说:“但我又以为我们不必定说作者是曹雪芹。我不晓得除本书之外,还有别书可以确证《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没有?如果没有,但依本书看,我想我们不必全然肯定真作者除了曹雪芹没有别人。假使陆续发现曹雪芹底生活人品大不类乎宝玉,我们与其假定《红楼梦》作者非自寓身世,不如说《红楼梦》底作者非曹雪芹。”

    “定本书(《红楼梦》)之作者为曹雪芹,其实大有可商者。”

    一九五○年俞平伯将《红楼梦辨》改为《红楼梦研究》出版时,不仅删去了《《红楼梦》底年表》,而且将凡是明显涉及自叙传的地方,都作了修改。这表明俞先生对自传说的否定。他在《红楼梦研究》的自序中所说:《红楼梦辨》“出版不久,我就发现了若干的错误,假如让它再版三版下去,岂非谬种流传……错误在什么地方?话说来很长,大约可分两部分,(一)本来的错误,(二)因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

    俞平伯晚年时说:“我觉得现在还通行的自传说,实在有重新考虑的必要。”“这样的说法,非但是错误,不能解决什么,而且不必要,还会生出更多的麻烦来。”

    俞平伯先生在临终前写下遗言:“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高鹗、程小泉保全《红楼梦》有功”。俞老先生勇于在资料、证据面前改变自己的结论,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应有态度。

    4。胡适对《红楼梦》的鄙视

    胡适晚年在与学界的交流和报告中,只要涉及《红楼梦》他都是报以鄙视的态度。他在同高阳、苏雪林等人的书信交往中说:自己写了“几万字的考证,差不多没有一句赞颂《红楼梦》文学价值的话”,“在那一个浅陋而人人自命风流才士的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与文学技术当然都不会高明到那儿去。”“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也比不上《老残游记》。”

    有学者评论说:胡适的新红学把一部伟大的民族主义题材作品,曲解为一个奴才家族的家事,的确很难挖掘出崇高的立意和思想。胡适直到晚年在《红楼梦》的研究上也没取得大的收获,这让他倍感沮丧和无趣。

    笔者认为:作者要想写出这部巨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乾隆及后宫的情况极为了解,有机会接触到核心机密;

    2。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

    3。有充足的时间;

    4。和皇亲宗室的人关系极为密切。

    我们应该首先搞清《红楼梦》一书中到底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书中的主人公到底是什么身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那么,作者的问题、批语的日期等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连书中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那其他问题则永远也说不清楚。

    《新话红楼》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本音物语播讲,欢迎收听。